乡约一夏,心动一夏,7月17日地理与旅游学院萤火探兴服务队“三下乡”之旅迎来了尾声。本次活动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社会、服务基层的平台,更激发了同学们的青春热情与爱国情怀。自此次活动启动以来,志愿者们展现了地理与旅学院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并在乡村大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7月13日至7月17日,齐鲁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组建的“萤火探兴——乡村振兴促进团”全体志愿者在党委副书记王志勇、团总支书记宋高娃的带领下,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4日,志愿者们参观黄河口知青小镇,学习知青下乡生产建设精神;抵达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参观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在黄河口湿地进行缓冲区植被分布类型和植被覆盖度调查,探测土壤的养分特征并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到爱护鸟类、保护湿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前往黄河入海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发挥专业优势和人才力量,在社会大课堂、实践大熔炉中淬炼成长。

7月15日-16日,全体志愿者走进东营市垦利区东宋村开展暑期“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了解并学习特色编织技术;开展暑期教学活动,给当地小朋友科普地理安全知识,教习本校传统武术课程——通背拳;结合历史并发挥创造力,绘制墙绘;与当地达成长期协作的共识,同时由当地党支部书记与本院党委副书记一同举行“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挂牌仪式;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并为经济发展贡献创新设计力量,为当地设计多种文创产品以及开发研学路线,后期团队将据当地需求设计符合该地的文创产品,提升编织产品知名度,助力当地特色农货产品“走出去”,让乡村振兴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道,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7月17日,“萤火探兴——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开展实地调研。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庙社区考察时指出“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志愿者们前往黄河南展区历史文化展厅参观学习。展厅分为“南展由来”“南展工程”“担当之迁”“幸福之迁”“振兴之路”五部分,在这里,志愿者们了解到杨庙社区居民的两次搬迁历史,也看到了党建引领社区建设“示范样板”,深切感受到杨庙社区居民为了国之大计离开故土的奉献精神。除此之外,紧扣群众生活需求的“初心”石、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幸福食堂、幸福就业驿站的建立,无不闪耀着杨庙社区党员干部倾情为民办实事,扎根基层系民心的初心。
同时,志愿者为杨庙社区提供多种文创产品与研学路线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当代青年的知识才干,深入基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田间地头到乡镇农村开展产业扶持、文化振兴、生态治理等工作,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插上腾飞的翅膀,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当夏日的余晖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同一场盛大的青春交响乐,缓缓降下了它的帷幕。但这场活动的结束,并非故事的终结,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是青春绘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梦想启航的璀璨瞬间。今后,我们将以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新的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光发热,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让青春的火焰永远燃烧,让梦想的航船永远向前!
撰稿:张晓曼、马亚潇
初审:宋高娃
复审:王志勇
终审:秦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