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青州古城的历史文脉,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7月5日上午8:30至10:30,团队一行怀着对古城深厚历史的敬意,第一站前往了青州古城记忆古城文化展馆进行深度调研。该展馆作为集中展示青州古城历史变迁、文化精髓与发展蓝图的窗口,为团队提供了沉浸式学习古城前世今生的宝贵平台。

在展馆讲解员专业而细致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开启了认识“青州三雕”之旅。讲解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三雕历史。青州三雕,作为山东青州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雕刻艺术,承载着深厚的齐鲁文化和精湛的民间工艺精神。它主要包括砖雕、石雕和木雕三种形式,每一种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传承。青州砖雕以其精细的刀工和丰富的题材著称,常用于建筑装饰,如门楼、照壁等,图案多为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刀法细腻,层次分明,展现出青州工匠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石雕则多选用当地优质石材,作品涵盖人物、动物、器物等,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既有北方的豪迈粗犷,又不失南方的灵秀精致,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和公共空间,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木雕更是青州三雕中的精华,选用优质木材,经过锼、刻、雕、镂等多种技法,创作出屏风、门窗、家具等实用与观赏兼备的作品,图案寓意吉祥,工艺复杂精湛,彰显出木雕艺人的智慧和匠心。青州三雕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青州地区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是研究古代民间艺术、建筑装饰和民俗风情的珍贵实物资料。如今,青州三雕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艺人们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青州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贡献着独特的力量。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解说,将尘封的史料转化为鲜活的历史故事,使大家对古城承载的厚重文化底蕴有了系统性认知。


在聆听讲解的同时,团队成员们仔细观察了展馆内丰富多样的三雕。大家驻足于珍贵的出土文物前,仔细辨认碑刻上的文字,观察古代器物的形制与纹饰,感受其蕴含的时代特征与工艺水平。展馆巧妙运用了场景复原、微缩模型、多媒体影像等多种形式。大家也进行了详细的观摩和记录,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老照片,触摸古城曾经的生活温度与社会风貌。


为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实践,7月5日下午,团队一行抵达历史底蕴深厚的青州古城,开启了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首站文化之旅。青州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海岱明珠”之美誉,其保存完好的古城格局、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活态传承的民俗文化,为团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样本。
团队成员们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好奇,自主探访了青州古城核心区域及代表性园林——偶园。漫步于青石板铺就的古街巷弄,大家实地感受了古城的历史风貌与市井烟火气。在偶园这座具有浓郁北方特色的古典园林中,团队成员细致观察了其精巧的布局、古朴的建筑以及寓意深远的假山叠石、参天古木。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蜿蜒幽深的庭院小径,无不诉说着这座园林的艺术匠心与历史积淀。团队成员们用镜头记录下飞檐斗拱、青砖黛瓦的古建风采,沉浸于宁静雅致的园林氛围之中。
通过首日下午在青州古城的沉浸式参观学习,团队成员们深刻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价值,实地观察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实践路径,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赋能乡村振兴、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古城内浓厚的文化氛围、精妙的古建艺术以及文旅融合带动当地发展的潜力,让团队成员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涵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此次古城之行,不仅拓宽了团队成员的历史文化视野,激发了守护文化根脉的责任感,也为后续深入乡村调研、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乡村发展中的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将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带回校园、融入思考,更加坚定地投身于传承中华文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中去。

撰稿:王玉琼 吕延辉
摄影:邢丽爽 韩钰洁
初审:片康
复审:王志勇
终审:秦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