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践行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齐鲁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莹火探兴“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一行13人,于2025年7月7日赴德州市宁津县开展以“青春筑梦黄河畔,非遗焕彩文脉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地理与旅游学院辅导员片康随队指导,为实践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

德州市宁津县,作为黄河故道的重要节点,在文化旅游与生态保护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形成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生态赋能”的立体化发展格局。在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宁津县建立了完善的非遗保护体系,拥有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4项、市县级58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提供了鲜活样本。
活动首日,志愿服务队走进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在专业解说员的引导下,系统参观了蟋蟀罐制作技艺、剪纸艺术、长官包子烹饪技艺、保店驴肉加工技艺、大柳面制作工艺以及杂技表演等非遗项目展区。队员们通过实物观摩、影像资料学习及现场互动,深入了解了宁津非遗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技艺精髓,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后续实践中,志愿服务队将采取“点面结合”的工作模式,深入乡村社区开展非遗传承人深度访谈,系统调研非遗文化传承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全面梳理非遗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难点痛点。同时,团队将依托专业优势,构建“非遗+文旅”“非遗+教育”等创新发展模式,为宁津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青年学子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生动写照。齐鲁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莹火探兴志愿服务队将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用专业智慧助力文化传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于迅
图片:高紫涵
初审:片康
复审:王志勇
终审:秦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