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shfw

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青春践行二十大,情系黑山助振兴——薪火青乡志愿服务队赴潍坊青州王家辇古村落与黑山风景区“三下乡”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25-07-14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号召,深入学习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薪火青乡志愿服务队于7月6日奔赴王家辇古村落及潍坊市青州市黑山风景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依托学科优势,聚焦王家辇古村落及黑山区域发展需求,以“科技赋能生态文旅,青春助力乡村新篇”为主题,在绿水青山间书写服务地方、振兴乡村的青春答卷。

王家辇古村落篇

7月6日薪火青乡志愿服务队首先来到王家辇古村落,结合专业所长,深入探寻古村落的历史脉络、文化特色与发展困境,开启了一场充满意义的古村调研与服务之旅。

undefined

王家辇古村落地处潍坊市青州市境内,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实践团队通过与当地村民交流、查阅村落档案等方式了解到,这里的古建筑群保存相对完整,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建筑材料以当地的石材和木材为主,房屋布局讲究依山就势,既适应了山区的地形特点,又体现了传统的居住智慧。

在调研过程中,除了建筑特色,王家辇古村落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村里保留着一些古老的节庆习俗、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等,这些文化元素承载着村落的历史记忆和村民的情感寄托。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详细记录了这些民俗文化的具体内容和传承情况,为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收集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实践团队也关注到古村落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建筑年久失修、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等。针对这些情况,队员们结合地理与旅游专业知识,初步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带动古建筑修缮、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传承等,为古村落的发展添砖加瓦。

随后,实践团队一行人参观了当地的稷下书屋,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咨询,了解到王家辇古村落自2021年起,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现在,王家辇古村落已经成功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经管理人员讲述,后续将发展建设研学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王家辇古村落,希望能为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通过在王家辇古村落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的责任,为后续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奠定了基础。

黑山篇

在结束了对王家辇古村落的调研与服务之后,实践团队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转赴黑山,结合专业知识深入探索黑山独特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特征,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质探索之旅。

黑山位于山东省青州市西北15公里处,因山石呈黑色、质地坚硬而得名,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地,更是地质学研究的绝佳场所。实践团队经过实地考察与研究发现,黑山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体由古老的变质岩构成,岩石层理清晰,褶皱与断层发育明显。山体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山脊走向大致呈南北向,局部地区因地质构造运动而形成复杂的地形地貌。该地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形成了独特的球状风化地貌,极具观赏价值和科研意义。这些独特的地质景观不仅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样本,也为黑山增添了神秘而壮美的自然魅力。

除了地质地貌的独特性,黑山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这里曾是佛道两家共同开发的道场,石刻和古建筑丰富多样,198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内有白衣大士洞,北有玉皇阁,西有文昌阁,南有高山古槐和“般若心经”摩崖石刻。其中,前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佛”字,高8.5米,宽4.5米,闪烁在佛光崖上,被称为鲁中第一石刻。此外,黑山还有对门洞和红丝石洞等特色景点。这些文化遗迹见证了黑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得黑山成为了一个集地质科普、历史文化研究、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理想之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其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魅力。

通过实地考察与记录,成员们不仅增进了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也计划将所学整理成科普资料,未来向更多公众普及地质知识。

薪火青乡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在第二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地理与旅游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地探索深度结合,这一过程不仅对两地的自然风貌、文化特色及发展现状有了立体而深入的认知,更真切感受到青年一代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既能以专业能力为古村落保护、文旅资源开发出谋划策,也能通过整理科普资料、助力研学基地建设等方式,成为文化传承与地质知识传播的桥梁,从而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青年力量在推动地方发展与知识普及中的独特价值。

撰稿:邢丽爽 韩钰洁

摄影:徐国红 魏红琛 吕延辉

初审:宋高娃

复审:王志勇

终审:秦拓

上一条:​青州古城文化探寻之旅——齐鲁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薪火青乡传承队”志愿服务队青州市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返回顶部